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将大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对物联网技术需求的迫切性。针对物联网在我国文保领域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结合传感器网络和射频标签(RFID)技术,从文物的馆藏保护与展览、考古挖掘监测与保护、文物管理以及游客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需求背景、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案例。由于文物的发掘、保护和管理的自身特点,物联网非常适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这必将为传统的遗产保护和公众服务方式带来新的、革命性的变革。 <<
    >>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provides new ways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exhibi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which will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technologies in this field and thus the capacity to serve the public.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issues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and discusses the great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IOT.Then,we focu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sensor networks and RFID in the four areas,which are the relic protection and exhibition in museum,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historical relic management,and visitor management.Due to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relic excavation,preservation,exhibition and management,IOT is very suitable to be utilized in this area and thus is promising to bring a revolu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
    作者简介
    张若南:于2000年和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6年先后在美国奥斯汀市摩托罗拉公司和天津飞思卡尔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研发工作,现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宽带无线网络的跨层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获教育部“2009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维多利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Albert Hung Chao Hong奖学金等,入选教育部“2011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刘仍莉:于201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获取与处理。
    李文怡: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文保科科长,馆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技术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