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碳中和实现路径与重点领域

    • 作者:刘强 袁铨出版日期:2022年01月
    • 报告大小:2.04MB
    • 报告字数:21336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碳中和产业路线

    摘要

    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其中,美国作为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相比而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国的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1/8。数据显示,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历史最高值为人均23。44吨,2018年人均排放量为16。85吨,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是7。56吨。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已实现碳达峰,英、法、德以及欧盟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实现碳达峰,美、日分别于2007年、2013年实现碳达峰,且都是随着发展阶段演进和高碳产业转移实现“自然达峰”。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目前各国已公布的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30年。

    <<
    >>
    作者简介
    刘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自2012年发起全球能源安全论坛(GFES)并担任秘书长。全球能源安全论坛是由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IQTE)、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和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USESC)共同组织的年度性国际会议, 其宗旨是促进智库之间关于能源安全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 促进全球能源安全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IQTE)负责论坛的运行。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战略资源研究,包括能源安全与政策、石油价格、新能源、能源经济模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袁铨:博士,约翰·霍普金斯访问学者,信息系统高级管理师,现供职于机关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