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路径

    • 作者:罗佳出版日期:2021年08月
    • 报告大小:845.14KB
    • 报告字数:3200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性和社会性色彩较为浓厚的实用性学科,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方式不当,会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狭隘的反感态度。一方面是人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轻易不找某个个体,而如果突然找某人谈话谈心,就会怀疑这个人的思想不正确、政治不坚定、心理不健康、行为不合群,进而会对这个人投以另类的异样眼光,因此人们总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视野和社会定位,使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服务的,个人的微观性问题并不受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重视,也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解决自己的内在问题。这两个因素使人们可能不会主动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心理疏导,那么即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疏通引导策略如何灵活、如何人性化、如何具有艺术性,都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因为没有工作和作用的对象,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也难以开展。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静坐等候,等着教育对象主动前来接受教育和引导,而是要善于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在多种途径中开展心理疏导。扩大心理疏导的实施范围、实现路径多样化,注意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下实施心理疏导,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微观心理的重视和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信心,以此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显著效果。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疏导体系,结合不同情境和各类因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多种实现途径的探索和践行研究,体现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覆盖和重要功能。

    <<
    >>
    作者简介
    罗佳:法学博士,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已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庆社会科学》《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