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北京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摘要

    笔者认为成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强调底线思维,即应达到最低标准。一方面要能在国民经济调结构的同时实现平稳增长,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另一方面要没有明显的短板,让庞大的经济体系具有很好的韧性,避免其在极端情况下发生难以自我修复型的崩溃。二是强调其先进性、引领性和特色性,体现现代化的要求,即应达到较高标准。一方面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通过创新部门对其他部门及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则强调各地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凸显亮点、做出特色。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此,本书认为北京应该从“稳增长”“补短板”“强引领”“显亮点”四个方面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增长”主要应从推动北京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新基建”等方面实现,在保持现有发展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补短板”主要是从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均衡度不高等问题以及提升城市宜居度和城市韧性等方面来实现;“强引领”主要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北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领作用;“显亮点”则强调如何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体现自身特色,如强化自身首都属性和服务“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等。

    <<
    >>
    作者简介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副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哲社基地)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6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优秀主讲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首批经贸学者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王雪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刘芸: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部长。
    李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