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 1
  • 2
  • 3

2021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摘要

本研究的睡眠指数包括主体指标和客体指标两部分;前者包括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行为,后者包括睡眠环境,即与睡眠相关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居住环境。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21年11月进行的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线上调查,调查样本量为6037。研究发现,2021年民众睡眠指数为64。78分(百分制),其中睡眠质量指标得分为71。51分,睡眠环境指标得分为68。54分,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得分为54。73分。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7。97%。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研究还发现,睡眠指数及其三个一级指标能显著正向预测样本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显著预测社会心态的一些指标,如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流动感知和地位焦虑。

作者简介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及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①社会心态,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等学术报刊发表《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作为社会心态能量的社会情绪》等20多篇有关社会心态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合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2013);②监控社会,出版了专著《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2007);③风险社会,主要关注风险的社会认知、个人与社会视角下的风险防范,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风险认知与风险行为策略——民众风险心态测量与调查”,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公共风险规避与应对”;④汽车社会,主编了汽车社会蓝皮书《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张衍: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博士,2015年-201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心态的隧道效应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平感的变化和影响机制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变迁、研究文化和社会变迁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代表作为《主客观地位和流动感知对公平感的影响与变化:2019和2020年》,参与《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1)》《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1)》等蓝皮书。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