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一书提出了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设计原型。本模式面向大学通识课程或学科课程,以模块化设计思路作为课程整合式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解决方案。具体地说,本模式的设计原型围绕批判性思维的多元内含,结合课程目标与大纲进程,综合运用对话、探究和情境化等方法,通过创设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活动,营造出既可以激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又可以与既有课程框架相整合的课程学习环境。
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与设计原型,本文将结合案例课的实际情境,阐述ITCT的具体设计(即“应用层”模型)和实施情况。《整合式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选取T大学2017年秋季学期本科生文化素质基础读写课“大学精神之源流”为案例,在ITCT设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分筹备、两阶段迭代和收尾等环节开展。该课程的选课学生大部分为工科生,课程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为组织形式,除了主讲教师大班课集体面授外,还将选课学生分为14个讨论小班,分别由2位教师和12位研究生助教负责教学。笔者参与了该学期的课程整体设计,负责协调其中6个小班的具体课程设计与教学支持。相对应地,本书将笔者负责的6个小班命名为A组,在学习活动层面参考ITCT进行直接干预,亦可称为干预组。另外6个助教小班组成B组,教师小班组成C组,可视为对照组。
本文第一节概述研究实施安排和模型应用的具体设计;第二节介绍第一阶段各小班的教学情况;第三节介绍第二阶段的迭代调整和教学情况,对ITCT模式干预课程的具体运用进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