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三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1978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始终与2000年前文化产业的“合法性”建构及2001年后文化产业的“合法性”发展过程相协同。作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标识之一,文化产业政策的制订要受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和经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程度的影响,因而在政策形态上体现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所特有的“政府主导”、“渐进变迁”、“效率导向”、“弹性管理”等特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相比,由于存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化产业政策自成体系,是后发转型国家借助于国家力量实施的“战略性激励赶超型”政策系统。

    <<
    >>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ies policy since 1978 and analyzed its root courses,arguing that the evolu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legitimacy”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before 2000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gitimacy” after 2001.As a significant marker for the overall cultural system reform,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policy is influenced by both the actual progress of the industries and the level of the nation’s economic-social reform,embodying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overall cultural system reform,i.e.“government driven”,“gradual change”,“efficiency oriented”,and “flexible management”,etc.A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ountries in aspects of economy,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ies policy has its own system,which is in fact a “Strategic Motivation Catching-up” policy system usually applied by late-developing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countries with government power.

    <<
    >>
    作者简介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