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诗歌:公共性与现实感

    摘要

    诗歌(或广义的文学)在当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已是被谈论了近20年的话题了。现如今,无论是悲叹诗歌和诗人的文化弱势地位,或是一些诗人自觉庆幸因此可以不受干扰而安静地写作,两种态度都不足以准确地呈现当代诗人在试图建立诗歌与现实相关性过程中的焦虑。面对在文化公共领域内话语权的危机或诗歌社会功能的削弱,诗歌(人)需要重新寻求其与世界的联系方式。在中国内地,据说存在着可见与不可见(也一度以“地上/地下”或“体制内/外”称之)的两个诗界。一个是由在国家文化体制内供职的作家诗人们构成,在流通领域这个诗界归属于正式和公开的出版渠道;另一个是由自觉疏离于前一种诗人群体的写作者们构成,在流通领域不再积极朝向诗歌开放的当下,这些写作者们通常以自印诗集、内部发行诗刊等方式进行内部交流。对于依然关心诗歌的读者而言,无论可见度如何,后一个诗界都是更活跃和深具创造力的场所。这在2010年度,表现得尤其明显。 <<
    >>
    作者简介
    白烨:汉族,陕西黄陵人,笔名文波、晓白,著名文学评论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代表作有:《文学观念的新变》《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批评的风采》《文学论争20年》等。主要编辑成果有:《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8卷本)(主持策划)、《台湾散文名家名品丛编》(主持策划)、《张中行文集》(协助策划)、《顺生论》(协助策划)。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