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演化机制与价值评估

    • 作者:张沛 张中华出版日期:2021年07月
    • 报告大小:2.63MB
    • 报告字数:2569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失落与再生

    摘要

    本文在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图谱构建与特征表达的基础上,对地方性知识演化机制与价值评估进行探究。重点是在演化视角下对地方性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动力机制进行解析,深入辨析地方性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多元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在后续应用中得以充分体现,使地方性知识在现代化语境中找到立足点。本章核心结论有如下几点。

    第一,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心理情感。传统村落是包含“空间、人、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动态演进系统,与所依附的固定地域空间融合成为具有地方性、复杂性、共识性的人类聚居区。因此,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是在自然环境支撑力、政治制度牵引力、经济发展推动力、社会网络凝聚力、文化演进塑造力共同作用下,在时空维度中不断生成与更新。

    第二,基于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心理情感方面的多元价值解析,构建起地方性知识多元价值评估模型,对重点研究样本村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地方性知识价值总体一般,但多数村落的地方性知识自然生态价值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性方面;社会文化价值中加权平均分较高的是历史演化久远性;政治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传统经济持续性方面,且旅游开发潜力性不高;虽然秦巴山区传统村落居民多为移民迁徙,但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普遍较强。

    <<
    >>
    作者简介
    张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旅游策划与规划、产业区规划与设计等领域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150余项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
    张中华:1981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领域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完成30余项实践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