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张沛 张中华出版日期:2021年07月
    • 报告大小:1.79MB
    • 报告字数:17890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失落与再生

    摘要

    本文着眼于对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脉络、社会经济基础入手进行概述,并从时空维度对其分异规律进行探究,结合实地调研与深入走访,总结当前在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本章核心结论有如下几点。

    第一,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较为特殊,生态环境品质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元地域文化融合,但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人口规模普遍较小,集聚态势明显下降。

    第二,从时间维度来看,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数量在不断增加,且明清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村落居多。从空间维度来看,秦巴山区传统村落呈现“单核集聚、多区共生”的分布特征,复杂的自然山地地形、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均的人口空间分布都是影响秦巴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且三者相互耦合、共同作用。

    第三,秦巴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主要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性威胁,加上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发展模式导致的经济收入低下,秦巴山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传统村落功能衰退带来的持续性“空心化”,导致传统社会结构关系瓦解。受地理区位、经济条件的限制,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制约显著。由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主体的流失,以及资金、保护政策的缺乏,传统村落的文化面临传承断裂困境。

    第四,秦巴山区传统村落发展矛盾重重,主要围绕保护与发展展开,核心在于“人”的价值认知。如何平衡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真实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外界人为干预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之间的矛盾是当务之急。在现代化影响下,传统村落的原生态风貌如何在满足村民新的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得到保护与传承,当地居民、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分别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如何权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诉求尤为重要。传统村落持续性的人口流失导致村落活力衰退,人居环境建设缺乏主体,村落环境难以有效改进,形成人口流失与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
    >>
    作者简介
    张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旅游策划与规划、产业区规划与设计等领域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150余项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
    张中华:1981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领域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完成30余项实践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