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社会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思想的冰河开化,人文主义崛起。中国纪录片在这一时期进入一个本体性开掘和公共性价值体现得最好的时候;由于政治色彩淡化,纪录片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影响社会。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渗透这一时期纪录片文本的肌理中;“人”的主体角色逐渐凸显;纪录片的本体价值被重新发现和开掘;中国纪录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起记录者和启蒙者的角色;精英知识分子和专业生产者作为纪录片创作人员的主体性得到空前释放。结合这一阶段纪录片在中国社会的功能价值和话语实践,本书将该阶段称为纪录片的“人文化时期”。
在人文化时期,中国纪录片根据话语权和话语方式的转变可以分为民族化阶段(1978~1991年)、个体化阶段(1992~2000年)。在前一个阶段,纪录片由精英群体主导话语权,话语方式是精英化、文学化的,充满民族情感和思辨精神。在后一个阶段纪录片开始注重对本体性的开掘,纪实浪潮兴起,呈现出平民化、作者化的特点,作者个体化的专业技术主义话语凸显。
改革开放后伴随技术进步、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和生活水平提高,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主流媒介。电影在电视媒体的强势冲击下走向衰落。因此,这一时期也是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纪录片的地位发生逆转的阶段。
中国纪录片在这一时期总体上告别了“新闻纪录片时代”,纪录片的镜头从狂热的英雄崇拜、“宣传喇叭”转向反思民族命运、聚焦时代变迁;从勾勒抽象化、全景化的“人民影像”转向关注普通个体;从盲目的仰视转向交流式的平视;从充当“形象化的政论”转向纪实美学探寻。这是一种求真、求是的态度,也是一次纪录片发现自我的旅程。
在新时期的社会风貌变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下,在重新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松绑与主体性释放的情况下,中国纪录片从观念到本体都经历了蜕变和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