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演变

    摘要

    传统的研究产业同构的方法对细分产业同构测度的数据量以及数据的微观化差异性程度要求较高,很难做到对产业的细分研究;同时,仅仅依靠单一指数,很难从根本上对不同年份数据间的作用关系以及不同区域截面的相互影响加以考虑,不能反映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特征。因此,我们采用国际上最新的非线性傅里叶模型并结合顺序面板选择法(SPSM),实现在计量方法上的突破。再进一步以Bootstrap模拟法产生出最适合的估计值,建立更为有效的产业同构和演变测度方法,结果发现产业同构在重化工业不同产业中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首先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最为严重,在55对沿海地区组合中,有28对地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其次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可见当前机械制造业的地区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唯一不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的重化工业细分产业。我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化从以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导的早期工业化进入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中后期重化工业阶段。总体来看,重化工业产业同构比较严重的省份是海南、河北、辽宁、广东、上海,它们分别和全国其他一半以上的省份存在产业同构。而从细分产业上看,不同地区在某个产业上的同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
    >>
    作者简介
    刘铁鹰: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等。担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Urban Studies、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Economic Modelling、Energy等期刊上发表SSCI/SCI论文2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