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工会研究的理论视角:国家治理参与

    摘要

    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理论视角才能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理解和解释中国工会呢?笔者认为,将中国工会置于国家治理的框架之中,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或研究视角,而且前面的分析也有所表明,中国工会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因此,要想获得对中国工会的客观准确把握,就需要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运作系统有基本的了解,然后才能在其中找到工会的位置,这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体制和运作系统的研究传统密切相关;从历史视角来看,研究者必须首先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阶段)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模式的转变。这既包括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性理论判断,也包括在此判断之下研究相关问题时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在理论上,研究者可以将中国工会研究带入已有的对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传统中来,唯有结合此研究传统,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工会的位置,并能够在现有学术脉络中寻找可能的理论启发。另外,从具体的历史处境看,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体制在微观上表现为单位制结构,国家与工人在单位中确立了双方的相互责任与义务关系;改革开放让传统的单位制逐渐瓦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与工人的密切关系面临调整和再整合的挑战,这是思考中国工会的可能位置和角色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而这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也与对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研究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首先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的理论研究放入上述两个基本脉络中,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框架,即在国家治理架构中确立中国工会的角色与职责。

    <<
    >>
    作者简介
    吴建平:1980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社会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会理论与历史、中国工会改革与制度变迁、员工参与等。出版专著《转型时期中国工会研究》、《企业工会与企业组织团结》和《组织团结过程中的员工参与》(合著),译著《解析欧洲工会运动》和《全球化下的工人与劳动》(合译),发表论文3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