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从“无理论”的教育到“无教育”的理论

    • 作者:吴永胜出版日期:2021年07月
    • 报告大小:854.58KB
    • 报告字数:26208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从批判到重构

    摘要

    正如杰克·古迪所说:“人类思维的细分能力,是与社会生活不断分化的进程相随发展的。”伴随着实践领域的日益细分,理论领域也日益走向专业化,各个实践领域都有相对应的理论类型。在教育领域中,“无理论”的教育现象与“无教育”的理论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长期疏离。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性问题的探讨,对这个老问题做出尝试性的新回答,既是学术之需,亦为个人之趣。文献和现实的双重阅读,要求在探讨教育理论的实践性问题时,改变从理论建设的立场去谈教育理论之实践性的原有研究套路。实践之于理论的框架或基底作用决定了有必要尝试彻底地转换思路,即教育实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已有理论能否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路径才能使之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如此,不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实践而理论。

    <<
    >>
    作者简介
    吴永胜:教育学博士,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教学。1978年生于河南荥阳,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硕士毕业后,南下嘉州,就职于乐山师范学院,工作至今。先后主持省级、厅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大学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管理》等教育理论刊物和《光明日报》等重点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21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