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建设重点与变迁机制

    摘要

    从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建设40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吸引、激励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锐意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人才培养上,我国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培养,科研项目培养以及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培养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吸引上,我国着力推进了“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使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在人才激励上,我国经历了保障型激励、短期激励、绩效激励和长期激励四个基本的发展阶段,正在努力构建以科技人才自身为核心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为此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求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科技人才。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
    >>
    作者简介
    郭哲:教育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管理、科技人才政策等,曾在《中国高等教育》《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中国工程院、北京市科协等委托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