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科技人才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之中,而其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已经日趋活跃和多样,已有极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这为本书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但这些研究多以罗列政策为主,对各政策制定与实施机构之间的互动模式、政策变迁之间的联系、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本书从恢复调整、初步确立、转型完善、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五个阶段对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沿革展开梳理,并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和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范式对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机制进行分析,以及运用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范式探讨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现实挑战与重构趋向。
综观已有研究,如何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是国内外学者们一致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建设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总的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宏观的政策机构与多样的措施,缺乏有效的事后评估和反馈机制,特别是缺少对一线科技人才的了解,导致相关的政策研究过于宏观、笼统,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已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对于普通的科技人才关注较少,且并未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人才需求的差异做深入挖掘。三是目前尚缺乏对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目前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多以政府部门制定的奖励计划为主,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且一般是通过政府部门进行自我评价与修订,缺乏高校、科研机构或科研工作者等多种群体的参与,这样的激励计划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其科学性和公正性也难以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提出对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的评价应该考虑政策使用者,即从科技人才的角度对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成效展开评价,并进而建立起以科技人才自身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鉴于此,本书关于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是在综合考虑已有研究现状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基于需求感的激励评价和基于工作状态的激励评价两个维度对我国科技人才的激励现状进行调查。其次,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人才激励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确定。最后,综合国外探索经验和相关文献,从科技人才“走出去”和“引进来”、科技人才培养与教育机制、内外部环境和工作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优化路径和发展重点;进一步,提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