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上海市社区参与发展

    摘要

    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治理的基层着力点。社区工作实际上承担着社会治理最末端的职能,起着沟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71582344。因而,推动社会治理往社区下沉,是当前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工作。

    居委会和村委会一方面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际上又承担着各条块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能。在过去一段时间,社区治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色彩十分浓厚,随着治理体系的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社区治理中逐渐兴起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夏晓丽、蔡伟红,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71582345因此,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应当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居民的社区参与“不仅意味着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地方团结形式,它还是一种促进街道、城镇和更大规模的地方区域的社会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吉登斯,2000)。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有多种,包括自主参与、维权参与、政府动员参与等(付诚,2015)。那么,上海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如何呢?上海市居民在推动社区治理方面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呢?

    本章使用2019年实施的“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第二轮调查的数据,探讨上海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居民与居(村)委会的关系,包括居民对居(村)委会的了解程度和对居(村)委会的信任程度两个层面;二是社区集体效能感,从社会凝聚和非正式控制两个方面介绍集体效能感的实践意涵,并从居民户籍、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分析集体效能感的差异;三是居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分别从参与投票和参与公共活动两个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数据分析所包括的总样本数为6806位成人,由于问卷填答过程中存在部分题项的缺失现象,故不同图表的样本总量可能存在差异。

    <<
    >>
    作者简介
    孙秀林: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的多项课题;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社科新人”称号,荣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