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价值取向调适

    • 作者:戴建波出版日期:2021年02月
    • 报告大小:853.36KB
    • 报告字数:1537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地方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摘要

    利益、组织认同、人情的价值冲突与融合是功利取向、文化认同取向、人际关系取向三种价值取向相互作用的表现方式。这三种价值取向经常使个体、组织面临现实困境。同时,由于价值主体在进行决策或行为时会考虑多重因素,必然存在多种价值取向,多种价值取向交锋也经常使价值主体陷入抉择困境。为了化解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现实困境和价值困境,使教师个体的流动行为能够兼顾个体、组织、系统三方面利益,本书需要对地方高校教师流动的三种价值取向进行适当调适。

    地方高校教师流动是教师个体与组织价值冲突的结果。他们在流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价值取向分别体现为三种不同的价值冲突。功利价值取向体现为目标性价值冲突,个体与组织分别基于不同的利益目标使流动行为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这种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冲突往往很难调和,一方获利意味着对方利益受损。文化认同价值取向体现为认知性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偏差,或者是不认同,这种基于文化人假设的价值取向,因组织价值观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决定了其价值冲突的调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际关系价值取向体现为感情性价值冲突,主要是价值主体在处理社会关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自我意识。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际关系取向,因社会关系的多元性决定了人际关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价值冲突的调适也必然是一个复杂过程。

    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流动价值取向的调适需综合考虑个体、组织、国家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这种调适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原则、个人与组织价值契合原则、资源配置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兼顾原则。本文还分别从教师职业信念重塑与职业道德提升、组织文化的价值培育、国家政策的价值指引三条路径对地方高校教师的流动价值取向进行调适。

    <<
    >>
    作者简介
    戴建波:湖北红安人,博士,武汉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若干。近几年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