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虚拟社群的群体动力原理

    • 作者:安珊珊出版日期:2021年01月
    • 报告大小:1.76MB
    • 报告字数:18100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虚拟社会的群体参与及互动

    摘要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传播学家卡兹也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传媒期待→传媒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权衡需求”这一概念整合了新媒体采纳与使用过程中的两个潜在机制,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对比以及受众对媒体的各种需求的权衡。基于对这两种微妙机制的详细分析与阐释,权衡需求理论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的基本前提和使用与满足理论一样:社会和个人的心理需求会驱使人们诉诸大众媒体或其他直接渠道;个人使用者在媒体的采纳与使用过程中不仅产生了最初的意向还完成了最终的使用决定。具体而言,权衡需求理论建立在下述假定之上:受众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并知道这些需要之间的轻重缓急之差别;受众知道现有媒体是否满足了自己的各种需要;受众还持有预期或想象,如正在出现的新媒体是否能够满足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 <<
    >>
    作者简介
    安珊珊: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辽宁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传播与网络舆论。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中国家认同的舆论建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即时互动群组的舆论生成机制及引导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公共性的衰落:网络舆论中的互动参与及影响》,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当代传播》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融媒体大型主题直播报道虚拟仿真实验”主持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