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虚拟社群的自画像

    • 作者:安珊珊出版日期:2021年01月
    • 报告大小:1.97MB
    • 报告字数:18296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虚拟社会的群体参与及互动

    摘要

    虚拟社交空间的生成、集聚、扩散,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信息互动技术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并创新了人际交往行为,关注之交、点赞之交等新型社交关系不断涌现,个体对社交广度与深度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同于现实交往的复杂性,网络技术赋予用户社交关系的整合能力,弱关系与强关系的区分、合流,熟人网络与陌生人交往的区隔与叠加,一切结构都因人而异。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被不断放大,参与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社交的延展度空前增加。人们在各种虚拟社交空间中流动,组织社群交往、参与社群活动、框定社群规范,极力达成张弛有度又游刃有余的线上社交。网络虚拟社群的参与主体特质、互动机制与互动效果,也成为学界孜孜不倦的追问。

    鉴于网络用户规模及研究资源的有限性,本章选择了网络即时通信群组(QQ群)71584176用户作为研究对象,以参与时政类线上群组的所有用户构建抽样框。选择即时通信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出于如下考量。首先,即时通信应用是中国网民中最为普及的应用类型,据腾讯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即时通信服务(QQ)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71584177,至2018年第二季度,QQ活跃账户数仍然维持在8。03亿左右71584178。腾讯QQ历经5年,用户数虽被微信分流,但已然是中国互联网历史最为悠久、用户规模最为稳定的社群空间。其次,QQ群是腾讯个人账户最基本的嵌套子应用,其普及率与QQ账户相当。再次,QQ群互动具有流动性、匿名性及半封闭性,群组中的用户在发言时外部结构性压力较少,所以更为大胆。最后,前期研究观察发现,在以时事政治为标签的QQ群中,相关议题深入且持久地展开,网络参与意愿较高,也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配合度。

    本研究小组于2012年11月1日20:00,在QQ群检索页面以“时政”为关键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检索,共调取300个群组(检索页面返回的所有群组),依据群描述将不属于时政讨论类的QQ群71584179进行了剔除,余下110个群组。这些群组中人数最多的为499人,最少的为30人,在不考虑用户参与多个时政群组的前提下,被抽取的QQ群可以覆盖到14573个用户。本研究小组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被抽取的110个群组中随机发放了2500份问卷,回收2069份,其中有效问卷1999份(本次调研完全是在QQ群的陌生参与者间展开,拒访率偏高,因而回收问卷填答完整程度在80%以上,即被认定为有效问卷)。

    对于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本研究是这样评估的。如前文所述,自2013年至今,腾讯即时通信账号的活跃用户规模并未有大幅度的攀升,虽受到微信等新兴应用的影响,但是市场依然相对稳定。可见作为一款成熟的国民级网络应用,用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惯性。另外,本研究所关注的时政类话题群多是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陌生人群聚空间,其流动性大但规律明显,历经多年,此款应用的主功能及互动规则变化不大。所以就群互动规律的考察而言,往年的数据依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
    >>
    作者简介
    安珊珊: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辽宁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传播与网络舆论。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中国家认同的舆论建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即时互动群组的舆论生成机制及引导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公共性的衰落:网络舆论中的互动参与及影响》,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当代传播》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融媒体大型主题直播报道虚拟仿真实验”主持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