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近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

    摘要

    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086,要求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大胆创新,勇于在改革“深水区”领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为实现全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成都市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方面是国家对近年来成都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标志着成都将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借助成都这一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加速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使之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成都“试验区”在发展模式上有别于深圳等“老特区”,不能再过多地依赖国家的资金倾斜和政策优惠,而只能主要向体制机制要潜力、要动力、要活力。因此,为加快“试验区”的城乡统筹发展,除了明确宏观发展思路,及时制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之外,还必须在先期改革探索基础上,针对仍然存在的重大瓶颈性问题,突出重点,大胆改革,务求突破。立足成都市的现实,我们认为,全市在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时,近期内应当在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等八大重点领域率先进行制度创新,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关键性突破。

    <<
    >>
    作者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向宝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秘书长、科研处处长、研究员。成员:张立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