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文献在研究财政政策的调控规则时,往往是在设定最优化某个经济目标下,对最优财政政策规则进行分析。以往针对最优财政政策规则的研究通常以发达经济体的特征事实为基础,为发达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将其应用到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时,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偏差。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特性,在中国经济的特征环境下研究政府财政政策的反应规则,需要深入探讨顺周期财政政策的根本原因。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财政政策调控规则上的异同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财政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政府投资的经济驱动效应十分显著。持续的高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是,财政政策究竟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反应?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波动性也明显增大,这是否会影响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选择?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了最优财政政策模型,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对经济波动下政府部门的财政政策反应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厘清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的相关关系,为中国近年来顺周期的财政政策寻找理论基础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含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Talvi和Végh(2005)提出的最优财政政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依据中国的现实情境进行分析,并用于解释在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下,政府部门包含财政支出、消费税率与收入税率的最优政策反应,为中国近年来表现出的财政调控特征提供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其二,在对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进行解释时,我们从外生冲击的角度进行切入,研究外生的经济波动如何影响财政政策的最优反应,并进一步将经济波动分为总产出的经济冲击与生产率冲击,这种分类方法更加贴近现实并能够得出适用性更强的结论。其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寻找现实的证据论证,基于2001~2015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分析产出的经济波动与生产率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反应,为本文构建的最优财政政策模型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