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教育有三项重要的功能:品鉴人性、涵养人心和安顿人身。而在当下中国,教育成为一种实现向上流动、获取职业、挤入等级序列、提升地位的途径(刘云杉,2015)。在本研究中,通过教育来实现地位的升迁已经成为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
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还就是高考。有人说,高考是一个穷人家孩子的一条最好的出路。穷人想要改变他的命运,这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W县教育局,R局长)
考试能使人成功,特别是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考试是一个使人成功的途径。假使没有考试,你也能成功,但是会很慢,会慢很多。所以我认为,考上大学是一个人走上成功的最重要的一步。你考不上大学,你很可能一辈子就是失败的。我的所有学生都非常明确,来到这儿就是为了考大学。对于我们这个农村地区来说,如果没有了高考,很多人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W一中,W校长)
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一个人就是你们一个家庭的希望,或者说是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我说,“我一个班主任承担的就是五十四个家庭的希望”,没办法,就这么逼着你往前走。(W一中教师,lyl)
我们这些学生,好多都是农村的,父母没有给他们(提供)条件,他们再不努力考个大学,这一辈子都得像他们父母那样过日子。现代社会,考试呢,只要你努力,脑子不笨,还是可以的。一年不行,再考一年,不有补习班嘛。(W二中教师,kxzh)
就我们孩子,我就希望他能考上重点学校,出去以后不回来。我们这个农村地区,没什么发展前途。(W一中学生家长,lsf)
其实种地还是很辛苦的,只是无奈(的选择)。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考学。考出去以后,就不用种地了。(W一中学生,xzq)
我们家最先开始也没想着走上学这条路。后来我姐考上了,然后我们也想一定要考上。在家干活实在是太累了,我爸妈说,“那你好好念书”,所以我跟我弟弟就特别用功念书。(W一中学生,lxy)
考大学,已经成为这个地区,甚至是大部分中国农村孩子跨越城乡壁垒、实现自身社会地位升迁的制度化途径。高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而且这种思想已经成为政府、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应试动员的合法性基础。近几年的应试动员越来越具有仪式化的特征,几乎每一所高中都会在距离高考100天时举行誓师大会,而且一些明星学校(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会在这一时点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通过隆重的仪式不断强化在场的每一个成员对上述理念的深切认同,同时统一了全社会对于统一高考的认知。
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在等级教育市场中,重点高中是如何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较高的高考升学率,非重点高中又是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来尽可能提高组织的产出——高考升学率的呢?处于不同地位的学校在内部资源的配置(如组织激励制度的安排)、内部技术力量配置以及组织的技术环节的安排等方面均呈现了高度的一致性,这一体系在本研究中被称为趋同性的应试策略体系。以下将从以经济激励为基础的教育评估制度、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复读经济和学业分类过程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所有学校共同的应试行为以及可能的社会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