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空间规划中的减灾问题研究

    摘要

    要改进空间规划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就必须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应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对城市政府及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之中,以提高城市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改革规划管理方式,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在大城市建立规划审议会或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审议会成员由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均须经审议会审议通过。严格控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开发强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三,引入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在城市规划领域实现一般性行政与技术性行政的分立。城市总规划师是一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制度,德、法、英、美、俄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政府都普遍采用。城市总规划师相当于城市规划建设总体决策上的总参谋部,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保证规划及其实施的正确性和连续性。第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一个技术含量和数据要求都很高的规划过程,这方面需要做长期系统的调查和积累,并及时更新。由于很多地方政府欠缺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层面的相关部门要在这方面多做工作,给地方政府提供及时系统的数据产品和技术支持。 <<
    >>
    作者简介
    林家彬:1957年生,198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83年10月由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攻读国土与区域规划专业,198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在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任职。1995年7月起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曾任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监事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研究领域包括:地区政策、国土规划、资源与环境政策、城市发展、城市社会治理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199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的《北京市中小企业振兴对策研究》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作为完成人之一参加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获2001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的《改善西部农村公共服务对策研究》获200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200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