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就是城市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而且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然而,在城市化不断深入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也呈显著上升态势,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国内能源环境形势和国际社会减排压力,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碳排放效率隐含了经济发展、能源效率、减排技术和能源结构,融合了低碳城市和绿色经济的两大目标———控制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低碳)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因此在建设低碳城市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最重要的抓手。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是各类要素在回报率引导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自发集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外溢和竞争效应提高包括各类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是,碳作为隐含在能源中的非传统生产要素,其市场化程度、定价机制和交易制度尚不完善,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并且,当前我国政府对城市化的过度干预普遍存在,政府干预下城市化空间集聚的程度和形式很可能会被扭曲,导致城市化减排效应的传导渠道受阻。可见,一方面中国城市化具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隐含提升碳排放效率的潜力;另一方面碳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相比具有特殊性,且中国城市化深受政策干预的影响,经济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可能受到制约。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书尝试剖析城市化本质,从集聚的角度探索城市化与碳排放效率关系的内在机制,分析当前有关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效应,探寻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依靠市场力量和政府有效干预提升碳排放效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我国实现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