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图书的时间价值

    摘要

    图书的价值随时间如何变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由于图书是记录人们观察思考自然与社会之历程和结果的一种重要载体,因此,一般而言,随时间的推进,很多图书的价值会递减,能够成为经典而不断被人阅读的书总是少而又少,经济学中属于经典而被各个学校各位老师划为学生必读书目的可能都超不过100种。张五常有一次在中山大学讲演时就说:“有件事情我是感到很骄傲的,我可以肯定,我起码有六七篇文章,100年后还会有人读。”如果有谁的文章或著作100年后仍有人读,仍能被引用,他确实有充分的理由感到自豪和骄傲。但也有些书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可能会由于某些难于细说的原因其价值会得到提升。 <<
    >>
    作者简介
    赖德胜:1965年1月生于江西省安远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