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

    摘要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已经写进了国家法律和党的文献中。均衡原本是个物理学概念,后来被引入经济学分析中,因此,在当下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它更多的是个经济学概念。为什么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要强调均衡?最近读翟博同志的新著《教育均衡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深感其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概括来说,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有四点:一是教育的经济价值大为提高;二是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塑;三是教育不均衡现象严重;四是具备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能力。 <<
    >>
    作者简介
    赖德胜:1965年1月生于江西省安远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