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吴(楚克)老师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也很高兴有这个学习的机会。今天很多老师的报告从宏观层面对边疆学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我本人所学专业一直是历史,另外也由于学术兴趣,所以一直偏向于使用历史档案来做一些实证研究,对理论了解尚浅。这个题目中的“恰喀拉人”,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呢?这与我的研究方向有关。我本人是利用满文档案做清代吉林东部边疆研究的,它包括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流域,另外,还有吉林东部的海疆,我着重做了清代吉林东部图们江入海口到乌苏里江这一段的海疆治理问题研究(这段海疆在清代被称作南海)。
在整理满文档案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份关于恰喀拉人的档案,感觉很有意思,但当时也没有做深入研究。由于接到这个会议通知的时间较短,而且另外写的两篇文章都用于参加其他会议了,所以就利用这几份档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写了这篇论文。恰喀拉人在清代文献中又被称作恰喀尔,内迁的恰喀拉人到今天已经融入满族当中。居住在俄国境内的恰喀拉人在今天被俄罗斯称为“乌德盖人”或“乌德赫人”。所以很难说它是跨界民族,因为在两个国家的称谓和现状不同。关于恰喀拉人,国外学者关注很少,他们更多的是从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角度对“乌德盖人”或“乌德赫人”进行研究。中国个别学者发表了几篇对恰喀拉人研究的文章,但由于当时档案没有开放以及研究角度上的不同,也为我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一是内迁恰喀拉人的源流;二是咸丰同治年间恰喀拉人内迁缘由;三是内迁恰喀拉人的安置;四是恰喀拉人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