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汪洪亮谈李安宅未刊手稿《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的解读

    摘要

    谢谢吴楚克教授,谢谢大家。首先我讲的内容主要是被忽视的一段学术史,即华西边疆学的发展脉络。边疆学经过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格局。民国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实现了边疆研究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多方面的,在理论、方法、体制、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曾经从边疆机构兴起对边疆学术的形塑等角度,剖析了民国时期与之前不同的几个方面。之前的中国边疆研究,主要是研究者个人兴趣驱动,依靠个人的经费支持,研究行动主要是个人的行为,依赖个人能力。民国时期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术共同体的兴起,与之相匹配的众多边疆研究刊物、出版机构的出现,使边疆研究成为众多学人合力抱团同时又相互竞争的事业,成为国家边疆开发与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研究成为学术活动较快开展的一个热门领域。第一,边疆研究从个人行为向群体行为、从书斋研究到以实际调查为主的转变,促进了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第二,边疆研究机构人员出现了变化。研究方向从单一走向多元,学者从以史地学者为主走向以社会文化学者为主。民国时期的边疆研究学者学科背景多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费孝通说:“我们国家边疆研究的范畴,既如是之广,绝非一二专家或少数人士,所能应付。亦非一二学术机关或大学所能担当。我国边疆研究,举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部门之重要学者,均可参加。各门学科在边疆研究中均各应占一席之地。”顾颉刚认为:“边疆种种政治问题,无不有其史地之背景存在,史地之背景明,则政治问题无不得解决之端倪。”他注意到史地调查很重要,而且边疆学者要有民族文化、语言、习俗和地质等方面的知识。虽然他们的观点有差异,但也认可边疆研究是多学科的领域。第三,民国时期的边疆研究逐步改变了西北研究在边疆研究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西南、西北研究并驾齐驱,西南研究后来居上,东北研究、蒙藏研究持续推进的基本格局。第四,边疆学术刊物对边疆研究的推动非常大,民国时期出版的刊物是非常多的。

    <<
    >>
    作者简介
    汪洪亮:汪洪亮,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