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共新闻史研究史料资源的比较讨论——以抗美援朝运动为例

    • 作者:耿化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出版日期:2015年04月
    • 报告大小:1.38MB
    • 报告字数:1822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青年党史学者论坛 第二辑

    摘要

    在中国国内关于朝鲜战争的相关研究中,沈志华等学者利用已经公布的苏联档案、中国近年出版的大量文献和回忆录,在展开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符合历史事实的总结。根据沈志华等相关学者的研究,朝鲜战争后中国政府并没有立即做出积极反应,中国当时在朝鲜问题上的举措属被动行为,毛泽东同意金日成采取军事手段解决朝鲜统一问题是被迫的,派兵入朝作战更是出于迫不得已,是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作出的决策。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毛泽东曾先后于1950年10月2日、10月8日、10月13日三次做出派兵入朝的决定,又因故暂缓施行,直到10月18日才最终下定了决心。那么,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对于朝鲜战争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在中国国内公开的历史资料和已有的相关成果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对民众积极反应的表述,如中国人民“从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以无比愤怒的心情,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局的发展”,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纷纷要求政府抗美援朝”等,但民众反应的另一面往往被忽视和掩盖。中共建国初期六大区留存下来的各区内部党刊和《内部参考》等相关方面的资料对此有比较集中的反映,以此类资料为中心的观察,或许可以提供另一角度的历史场景,在对朝鲜战争尤其是中国抗美援朝相关方面的研究中值得关注。

    <<
    >>
    作者简介
    耿化敏:男,1979年生,山东宁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与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1998年—2002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02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2004年—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当代中国史专业史学博士。自2007年8月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兼职:自2008年1月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络秘书;自2013年2月起,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前的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史、中共史学史、中共党群(工青妇)体制、文化大革命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及国家社会科基金青年项目多项。代表性论著有《何干之传》《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当代中国编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解析》《论中共妇运史上的“取消主义”思潮》《中国人民大学与高校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创设与停开(1950—1957)》《何干之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