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面向2035的京津冀教育协同战略

    摘要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得以确立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定而后动”的先期规划和探索阶段,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话语变迁经历了“顶层设计谋思路”“地方响应打基础”“多点并进寻突破”三个阶段,集中体现出“中央统筹、地方负责、基层探索”的决策组织模式,“疏解承接、事治并重、点面结合”的战略思路,以及从“宏观化”和“框架性”走向“精细化”和“纵深性”的规范特质。“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基础教育阶段师资水平、各级教育经费投入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都有所提升,但区域内教育均衡水平整体低于长三角地区,且区域内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京津冀基础教育师资配备充足度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师资质量长三角更优;京津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投入持续上升,且在三大城市群中居首,但区域内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京津冀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但是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果转化与扩散能力有待提升,且极化特质明显。京津冀教育改革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两翼”地区教育支持和多层次教育协同合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仍面对四大国际趋势和七大国内形势带来的新形势和挑战,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教育协同发展分别表现出极化需均衡创新、均衡需优质一体、活力需开放融合的发展战略方向。面向2035,京津冀教育协同要将疏解提升、强化“两翼”,提升多层次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和优化协同体制机制作为战略重心和发展策略。

    <<
    >>
    作者简介
    李璐:李璐,博士,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区域教育规划和教育经济与管理。
    吕贵珍:吕贵珍,硕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