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19年中国职工议题媒体报道状况研究

    • 作者:吴麟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 报告大小:1.5MB
    • 报告字数:2582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20)

    摘要

    在一个日益“媒介化”的时代,媒介已逐步成为社会与文化实践的“一个结构性条件”,是实现“互动式治理”的有机构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更迭,正在深刻重塑中国新闻生态系统,新闻业的格局已演变为多种类型媒体共同参与、多元新闻实践形态并存。鉴于新闻业态变迁以及职工议题属性,本研究尝试涵盖不同类型的媒体行动者,主要以专业媒体为观察重点,兼顾自媒体和机构媒体,以及相关信息在平台媒体上的聚合与分发。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案考察,主要研究发现有二。其一,“职工议题的媒介能见度”可描述为“结构性稳定中的波动”,其基本特征是“重点突出基本议题”和“低度呈现风险议题”。在具体指标上,不同类型的媒体可能会存在“量”的分际,但很难出现“质”的差异。其二,“职工群体的媒介话语权”可描述为“有限的主体性”。普通职工群体的主体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表达的边界则由党的路线方针、当前政策形势、相关法律法规、媒体具体定位等要素综合划定。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益保障以及实现体面劳动愿景,需要增进“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契合度。对此,本研究提出下述建议:一是拓宽“协商区域”边界以提升风险议题可见性,二是运用“复杂思维”以呈现具体问题的实践逻辑,三是在融媒体环境下以“媒介可供性”视角守正创新,四是以“建设性新闻”路径激发媒体的治理参与潜能。

    <<
    >>
    作者简介
    吴麟:吴麟,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社会学、新闻传播史论、传播法与伦理。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