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被界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四川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脱贫减贫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应对更为复杂的相对贫困,提炼该地区独特的生态减贫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重要且脆弱的民族地区比较优势、提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和脱贫减贫的能力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藏区生态减贫的具体案例着手,从理论逻辑、实践模式、演进与保障三个维度对藏区生态减贫理论、方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移民”“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具体减贫模式。本文试图为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理论研究注入新的内容,为农牧民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析样本,并为我国乃至全球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可借鉴、易操作的工具箱、方法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