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形成领域内组织运行的宏观环境包括生产体制、劳资关系、财政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协调市场经济体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分别发展出依赖企业内部技能养成和企业外部技能养成的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在各自擅长的生产体制中取得了比较优势(HallandSoskice,2001b;Thelen,2004)。值得注意的是,该理论将国家视为整体分析单位,强调国家层面的制度匹配和互动。然而,在国家层面缺乏配套性制度的条件下,在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却可能通过制度创新发展出较高水平的多方技能合作(Remington,2017a,2018;RemingtonandMarques,2018;Yang,2017;雷明顿、杨钋,2019;比德尔,2019)。在管理学领域,对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发现,部分跨国企业能够将母国的技能养成体制迁移到东道国的区域环境中(FortwengelandJackson,2016;Hoffman,2011;Patrinos,Barrera-Osorio,andGuaqueta,2009;Pilz,2009,2016a,2016b)。
对区域案例的分析表明,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固然能够塑造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制度环境,区域层面的政校企合作往往能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促成技能联合投资。本章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讨论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如何解决技能合作的投资与积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