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传承民族精神命脉

    摘要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底气所在。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延续国家的精神命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精彩篇章的实践要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奠定了今天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次论述,这些论述虽然围绕不同的主题,在不同场合进行阐发,但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即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高度上对传统文化做出全新的科学评价,总结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根基的现实作用,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和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喻示为民族的“精神基因”“精神命脉”“精神纽带”“精神家园”“精神标识”,不是就特定的一时一事而论,而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大局和战略全局上,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而得出来的。由此,不仅明确了一个根本道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忘本来、坚守本根,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中去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想和道德观念,锻铸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也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弘扬之愿、复兴之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基因,蕴含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内是赓续血脉基因、维系团结认同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家园,对外则是代表独特民族精神标识、保持精神独立性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底蕴。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不忘本来、坚守本根,从延续民族血脉中开拓前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之成为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和增强国家精神力量的最深厚软实力和最丰厚滋养。

    <<
    >>
    作者简介
    陈一收:法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委讲师团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办刊物《理论与评论》编辑,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专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研究,主持教育部、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编著《网络公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大型活动公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等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