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坚持理性文化自信,摒弃虚幻文化自信

    • 作者:祁述裕出版日期:2020年08月
    • 报告大小:785.81KB
    • 报告字数:401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摘要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谈自信问题,特别谈到了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1349548一时间,文化自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托。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其侵略野心日益暴露。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当时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对未来悲观失望的情绪,认为中国必败。对此,1934年,鲁迅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他在文章中说,“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鲁迅的判断。

    文化自信是最基础的自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判断,是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确认,是对本民族形成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的认同。文化自信源于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是民族和个人行为处事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有了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有深厚的根基。

    <<
    >>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特聘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宣讲人。兼任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及有关部委文化法律法规、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政策文件等起草工作3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部委委托课题、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研究5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约30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方面成果卓著。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