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曾多次谈自信问题,特别谈到了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托。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其侵略野心日益暴露。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当时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对未来悲观失望的情绪,认为中国必败。对此,1934年,鲁迅写下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他在文章中说,“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鲁迅的判断。
文化自信是最基础的自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判断,是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确认,是对本民族形成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的认同。文化自信源于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是民族和个人行为处事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有了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有深厚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