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广东经济改革:以市场为导向

    • 作者:陈胜强出版日期:2020年09月
    • 报告大小:1.85MB
    • 报告字数:78613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改革、制度生产力与经济绩效

    摘要

    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经济活动被纳入国家计划范围,国家成了一个“超级企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现实发生的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企业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出现的,但企业也不是越大越好,企业的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71344667。在国家这个“超级企业”中,各项微观经济活动被管得死死的。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作为市场经济细胞的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地方没有发展经济的充分激励,个人没有生产积极性,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与之相对,与中国同属儒教文明圈的东亚国家在市场机制牵引、国家“扶持之手”作用下实现了经济腾飞。这一正一反的现实,让善于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这又内在要求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奠定其他领域改革的基础,并且对其他领域的改革产生牵引作用,因此,中国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着手。

    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由于历史、现实、国际及自身因素,广东被选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地与试验田。在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中,广东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省情社情导向,通过中国特色的“产权”界定,力行“一大二公”到“三权分置”的农村改革;通过激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从“生产车间”向现代公司治理“进化”;通过“把资本家请回来”,认真推行增量改革,壮大民营经济,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营造压力、提供基础;通过重新认识“看不见的手”,着力构建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审慎运用国家(政府)的“扶持之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得益于持续改革的红利,今日的广东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市场活力、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省份。

    <<
    >>
    作者简介
    陈胜强:(1983- ),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2016-2017)。研究兴趣为当代中国政治与改革、宪法学、监察法学、立法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