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民办高校的招生机制

    摘要

    要了解民办高校招生的运作机制,就必须首先了解民办高校在招生市场中占有的空间位置及其大小。

    1981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8%。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199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6%。从1998年开始,高校大规模扩招(见图4-1),但每年仍然有200万左右的考生因录取名额的限制上不了公办高校。到2001年,毛入学率才达到13。2%。71347533而据世界银行报告,在1994年,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就已达到51%,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4%左右(闵维方,2002:92)。高等教育大众化迫切需要更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但中国政府既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沉重使命,又背负着国有企业转型与改革的重担,国家可支配和可增加的教育经费极其有限。连年的扩招已经使公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饱和状态,接下来的扩招步伐必须放缓,教育部确定2003起每年的增长率控制在5%~10%。71347534所以,民办高校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支撑。

    <<
    >>
    作者简介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