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国内外尚无城市将“纪录片之城”作为城市名片,广州提出建设“纪录片之城”城市品牌正当其时。纵观广州目前知名的城市品牌,皆是已经相对稳定的成熟品牌,“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历史名城”颇具历史感;“花城”和“食在广州”极富生活气息,市井氛围浓厚;“国际化大都市”尽管是事实,但不显独特。而广州近年倾力打造的一些“年轻”的城市品牌,如“动漫之都”和“会展之都”,其建设迟迟跟不上城市本身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比起其他城市来也没有明显的优势,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相反,建设“纪录片之城”,国内并没有能与广州相对标的城市,以广州的政治生态、经济基础、历史文化等综合实力,其建设“纪录片之城”基础深厚、优势明显。以“纪录片之城”建设,作为广州城市品牌建设的突破口,未尝不可。若是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在政策上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与建设理念,有计划、分阶段采用合适的发展模式,加强各方配合,由点到面,由上至下,官方和民间力量综合发力,与城市的长期发展相统筹,逐步突破发展的各项障碍,广州建设成为“纪录片之城”是值得期待的。
恰逢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千古良机,全球文化之轮的转动速度势必进一步加快,纪录片以其“真实”的特征,在“沟通与对话”这一跨文化交流的大主题下,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良好载体。近年来,国产纪录片在制作技术、叙事方式和情感表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探索出了一定的自我风格,纪录片生产日趋成熟。加之外国也想更加了解中国,寻求商机并期望深入合作,以纪录片为代表的、能传递中国真实文化信息和社会情感的文化产品需求量大增,这为南派纪录片加快“出海”步伐,以及岭南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绝佳机遇。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东西方文明交流频繁,文化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必须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将自己置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中心,主动承担文化传播的历史重任。不忘“请进来”,全面对接羊城市民的文化需求,借鉴和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用发展的眼光了解外界,认识世界;坚持“走出去”,致力于岭南文化意蕴的传达,以及中华文化价值的弘扬,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发现“广州形象”,只有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才有助于广州纪录片国际发展,为岭南文化图谱标注全球印记。
经过十六年倾心经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国际性纪录片专业节展,规模已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建设“纪录片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建设“纪录片之城”打响了国际招牌,发展良好的纪录片节理应成为广州塑造“纪录片之城”品牌形象的中坚力量。当然,相比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分别成就了三座世界著名影视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发展历史尚短,基础尚不稳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走出“城堡”,走下“殿堂”,真正走入大众,这也是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最需要用时间和智慧解决的难题。凡是成为城市知名品牌的文化节事,在其举行期间,当地无不陷入一种狂欢的状态,整个城市的活力被彻底激活,绝大多数市民会积极享受节事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乐于承受节事打破其平静生活的一些不便利之处。然而现实是,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业内的名气蒸蒸日上,跳出到业界之外,就像是一个套着“精致玻璃罩”的盛会,其中的人尽兴,外面的人冷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也可能是被自我认知中的高门槛所吓退。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要想“出圈”还需要更多的契机,这种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培育。从这个角度看,建设“纪录片之城”仍任重道远,需要各方持续的努力和更多的耐心。
所以“时不我待”,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要正视困难,更要勇于向前。广州应该牢牢把握全球文化交流深入激荡的历史机遇,借鉴国际三大影视城的发展经验,以“纪录片之城”品牌培育和纪录片人才培养作为两条发展主线,构建以“南派纪录片精品佳作”为核心,以国际纪录片节为依托,参照“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制定纪录片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纪录片的产业地位,构建立体化多层级播映体系,多措并举,共同打造广州“纪录片之城”国际品牌,传播好岭南文化,讲述好广州故事。假以时日,相信“纪录片之城”必将成为广州的又一张国际名片,成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