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微区位原理的概念性认知构成及其效应

    摘要

    微区位研究,能够为社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行为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提供很大的帮助。微区位是基于地方性、异质性的景观组织结构(抑或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微区位有助于维系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性知识以及揭示人类日常社会生活行为活动地点的可选择性规律。传统区位理论面对表面上看似统一而实际上千差万别的宏观社会要素难以一下子把握住,唯有通过对各类微区位的构成规律和模式进行研究,才能产生新的区位经济社会效应,从而为观察世界和预测世界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本文从区位的“关系转向”视角切入,对微区位产生的背景及微区位的形成进行深入解析。研究认为,区位的“关系转向”为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微区位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基础。微区位综合了现象学、存在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行为经济学等方法,将区位的客观经济规律与主体人的行为文化需求规律以及社会和自然等要素加入区位的空间组织研究中,赋予区位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以及行为文化意义。 <<
    >>
    作者简介
    张中华:1981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乡规划学科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领域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完成30余项实践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