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经济特区从出口加工区到大都市圈

    摘要

    从空间层面来看,工业化过程是一个要素在空间不断流动集聚、持续改善空间配置效率的过程,由此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吸引越来越多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内部功能越来越复杂。为了尽可能实现集聚效率减少拥挤成本,中心城市在自身空间规模扩张的同时,将一部分经济功能和生产活动向其他城市转移,形成了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这种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的城市化推进对于开放经济体发挥比较优势、建立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为一个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空间效率上的优化保证。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特区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反过来有力支撑了竞争优势构建和工业化深化。深圳经济特区的表现尤为突出,在短短40年时间里,从一个偏远小渔村转型为出口加工区,最终迅速崛起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在珠江东岸推动形成了一个以深圳为核心、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都市圈。本文聚焦深圳工业化进程中的优势演化、城市升级与大都市圈建设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先行示范区时代的深圳大都市圈建设前景进行展望。

    <<
    >>
    作者简介
    向晓梅:1965年4月出生,四川宜宾人,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和“一带一路”等问题研究。多项课题成果被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采纳,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作有《深蓝广东——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优势、挑战与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同创新研究》《广东经济与产业发展:演进特征与趋势研究》等。 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区域经济、“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研究。在决策咨询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0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社科规划及重大招标课题20多项,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郭跃文:1966年6月出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秘书会务处副处长、省委常委会秘书(正处职)、综合处处长、信息调研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2015年1月起任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管理、广东改革开放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研究成果有《国家能力支撑下的市场孵化——中国道路与广东实践》(人民出版社,2019)、《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同年在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使命型政党塑造的有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武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