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走向世界前沿的中国产业升级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经济特区”的开放试验,以产业升级推动了工业化的不断深化,促成了一个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崛起。1980年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以世界平均水平近5倍的发展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崛起,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奇迹。本章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总结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40年工业化不断深化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以“开放”和“创新”实现对全球资源整合的结果,其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起步阶段,以出口加工和“三来一补”产业成功嵌入全球产业链低端环节;在20世纪90年代,前瞻性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塑造了工业化深化的基础。在21世纪头10年,通过打造培育产业集群和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了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的双轮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特区逐渐强化了已有产业的技术关联和知识溢出,不断哺育出国际前沿的新业态,部分细分行业获得了全球领先优势。深圳特区40年来产业的持续性升级得益于发展政策的有效调适,适时动态调整了内外动力结构以匹配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如通过依附于外部的优势禀赋结构,迅速改善了本地的低端禀赋结构;通过引入外部产业惯例,促进了本地产业惯例的更新并衍生出新的优势。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整体的特区制度框架内,成功探索了各类先进生产组织方式与本地文化协同演化,掌握了工业化深化过程中优势转化的能力,推动了产业路径的阶段性突破,从而带动中国产业逐步走向世界前沿。

    <<
    >>
    作者简介
    向晓梅:1965年4月出生,四川宜宾人,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和“一带一路”等问题研究。多项课题成果被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采纳,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作有《深蓝广东——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优势、挑战与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同创新研究》《广东经济与产业发展:演进特征与趋势研究》等。 经济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海洋经济、文化产业、区域经济、“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研究。在决策咨询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0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社科规划及重大招标课题20多项,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郭跃文:1966年6月出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秘书会务处副处长、省委常委会秘书(正处职)、综合处处长、信息调研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2015年1月起任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管理、广东改革开放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研究成果有《国家能力支撑下的市场孵化——中国道路与广东实践》(人民出版社,2019)、《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同年在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广东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使命型政党塑造的有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武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