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媒体传播效力评价面临新的环境

    摘要

    近年来,在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驱动下,我国4G网络覆盖率广,使用程度高,新媒体发展呈现出碎片化、移动化、社交化和视频化的特征。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凭借传播速度迅捷、UGC(用户生产内容)丰富多样、受众获取成本低廉等优势,正在重构中国当下的传播格局,改变中国媒介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媒介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与之相对的是,国内传统媒体遇到前所未有之困境,面临传播时效日显滞后、注意力资源逐渐转移、舆论引导能力下降、权威性公信力减弱等问题,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对传统媒体传播效力进行考察的评估机制、评估手段、评估方法等也亟须更新。

    媒体的发展构成了全新的社会环境,也给政府工作包括社会组织动员、新闻管理工作、公共服务等带来了全方位挑战,对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政府工作中仍然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上传下达、引导舆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和开展社会活动等。但同时,面临新的媒介环境,传统媒体又遭遇非常多的挑战。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我们必须了解新媒体的发展态势,重新审视传统媒体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重新评估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并适时做出调整。本研究的展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

    <<
    >>
    作者简介
    杨翠芳:(1971—),女,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芦何秋:湖北武汉人,新闻学博士,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意见领袖。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传播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
    廖声武:新闻学博士,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吴宁: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