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报告

    摘要

    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意义,对大运河文化的象征意义、价值功能和实际操作给出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指导。二是大运河遗产及环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参与有所提高。三是航运、旅游、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的融合度加强。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最为核心的是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依然无法解决,各界对“度”的把握难以形成共识;全线复航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文化创新力度不足;中央、地方、企业等建设主体责权利不明晰。基于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创新动力、提升社会参与度、持续挖掘文化资源。

    <<
    >>
    作者简介
    吴欣:吴欣,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运河史、运河区域经济与社会。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