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通过院校-专业类的固定效应,我们对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学生在校的学生参与、毕业/综合实习经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和就业状况的影响有了一定的把握和认识。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转型试点、院校资源特征、院校办学属性以及专业类层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六章的分析已经初步为我们打开了院校培养和院校经历的“黑箱”。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个体、专业类和院校层面数据存在嵌套性,第六章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专业类、院校层面的数据直接和个体层面数据以同样方式处理,可能带来估计的不准确,无法得到院校层面、专业类层面、学生个体层面等不同层面的影响大小、层级间影响关系和转型试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此,本章将首先采用多层模型来分析院校、专业类、学生个体层面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着重分析院校转型试点这一特征通过专业类层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学,和学生个体层面的学生参与、毕业/综合实习等院校经历对学生发展产生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本章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转型试点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和毕业/综合实习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就业状况的影响路径问题。通过多层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认识院校转型试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第六章相结合,较好地回答在问题提出部分提出的“效果是如何或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问题。本章将集中检验假设5和假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