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17年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吴红斌出版日期:2020年03月
    • 报告大小:730.62KB
    • 报告字数:3779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学生发展

    摘要

    第五章通过处理效应模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转型试点效果进行了评估。正如第五章结尾所言,这样的处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出转型试点与学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但是将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经历当作了“黑箱”处理,认为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经历笼统由“转型试点”所带来,这样无法得到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或学生经历变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同时,该处理无法克服院校自身声望或层次的作用。本章将尝试打开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和学生经历这个“黑箱”,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分析“效果是如何或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的影响机制问题打下基础,也是对“效果如何”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本章将主要对研究假设4进行检验。在本章中将院校的学生个体经历分为学生参与和毕业/综合实习两个方面,对于院校则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学。当然,学生的毕业/综合实习也是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研究认为学生的毕业/综合实习个体性更强,而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学则是对学生所在专业类的评价。具体来说,首先,本章将采用院校-专业类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个体特征与家庭背景和院校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其次,在院校-专业类固定效应模型中,将进一步分析学生变革感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后,将根据专业类聚合后的样本,分析转型试点与专业类层面的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该分析中由于院校不再固定,为了避免院校的个体效应,将控制院校的生均经费和地区层面变量。这是因为,由第四章可知,院校的生均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院校的层次或声望,并考虑地区间差异。通过本章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转型试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过程。

    <<
    >>
    作者简介
    吴红斌:管理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讲师,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等;在SCI/SSCI、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优秀成果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被评为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活跃作者。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