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研究

    摘要

    本文集中探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独特内涵及动态演化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期”,贫富分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患频发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创业凭借利用商业化手段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民生改善的有效载体(刘玉焕和井润田,2014)。与商业创业企业相比,社会创业企业由于需要同时兼顾社会使命与经济利益,更难通过市场机制获取资源,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匮乏困境,进而导致其成长受挫(Austinetal。,2006)。《大中华区社会企业2016年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部分社会创业企业举步维艰,只有极少数社会创业企业成功突破资源匮乏的困境,获得较好成长。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思考:“面对同样的资源困局,为什么有的社会创业企业能够成长为行业标杆,有的社会创业企业却只能在襁褓中匆匆落幕?”

    作为创业研究领域新兴发展的重要理论,创业拼凑理论认为在资源高度匮乏的创业情境下,创业者通过对手头零散和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拼凑、整合与利用,有助于创业企业成长(Fisher,2012),该理论为解决创业企业的成长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内外学者就商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影响因素及绩效影响等问题也展开了诸多探讨(Baker&Nelson,2005;Senyardetal。,2014),相关研究识别了商业创业企业具体的资源拼凑策略(Baker&Nelson,2005),也证实了资源拼凑对商业创业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Senyardetal。,2014)。近年来,少数学者将创业拼凑理论运用于社会创业研究领域,研究发现资源极度匮乏的社会创业企业通常会摒弃最优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对现有资源的创造性拼凑来支撑企业发展(Desa&Basu,2013;Bacqetal。,2015)。资源拼凑具有较高的情境依赖性,在不同的情境下,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策略会有所差异(于晓宇等,2017)。一方面,与商业创业企业相比,社会创业企业在使命目标、资源属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不同(Austinetal。,2006);另一方面,不同于西方情境,我国经济转型情境具有独特的制度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李垣和田龙玮,2013)。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本土社会创业企业面临的情境是复杂而多变的,既存在大量机会,又面临诸多挑战(傅颖等,2017)。与西方情境下的创业企业相比,中国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策略不仅在于突破资源困境,而且需要在社会使命与经济价值、制度动荡与文化碰撞之间迂回平衡。因此,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可能具有独特的内涵。

    此外,目前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文献更多是从静态视角来探讨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及其绩效影响,相对缺乏从动态视角来审视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下资源拼凑策略的具体演变过程(邓巍等,2018)。实际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目标不同,其所需要的资源和组合方式也不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资源困境;另外,不同资源发挥的作用可能因为其性质或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区别,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渐趋复杂化。笼统地将拼凑看作一种应对资源约束的方法,难以认清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在社会创业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下发挥的具体效用。因此,探讨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下资源拼凑策略的具体演化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拟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结合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特征,运用科学严谨的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经济转型情境下本土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独特内涵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资源拼凑动态演化特征,以期丰富与拓展资源拼凑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我国社会创业企业实施资源拼凑策略来应对资源匮乏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
    >>
    作者简介
    彭伟: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Texas ChristianUniversity 访问学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社科优青、教育部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江苏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现任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与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青年、一般及重点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二等奖1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