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不仅可以反映中国的人性、婚姻观念与实践在变化,也意味着中国的妇女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是中国社会应对未婚先孕的方式不同于欧美国家导致的社会后果。研究分析了当前展开未婚先孕研究面临的数据难题及其应对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2013”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模式进行验证探索,探讨了社会变迁(以流动为例)对未婚先孕的影响方式。实证分析表明,有婚前流动经历的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概率更高;初次外出时的年龄越小,流出后结婚越晚,未婚先孕发生概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不同户籍、不同教育水平的女性未婚先孕的作用不同,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子女的影响更大。研究认为,鉴于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的普遍性,应该在保护妇女隐私的前提下研究未婚先孕问题,为未婚女性提供计生卫生服务,降低非意愿的未婚先孕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