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启动城市改革

    摘要

    1985年是宣布进行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的第一年,然而,一起步却遭遇总需求膨胀,迫使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省长会议。稳定经济牵扯了决策层的主要精力,这不能不影响改革步伐。当年安排的全国性改革有两项:一是工资改革,一是价格改革。地方性改革试验内容更多,其中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是重点。1985年明确将双轨制作为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过渡性策略,不过当年价格改革的重头戏仍在农产品领域,即改统购派购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统购派购制度,这是一个重大举动。1985年更重要的进展也许在认知领域。应中方要求召开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巴山轮会议”),对于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过渡方式及改革策略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开拓了中国领导人和学界的思路。其成果在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有所体现。这份权威性文件勾画出了新体制的目标和轮廓,即通过企业、市场、宏观三个层次的配套改革,建立起一个“微观充满活力和宏观有效调控相结合的新经济模式”,使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更加清晰和具有操作性。

    <<
    >>
    作者简介
    萧冬连: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