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历史文化协同视域下京津冀电影取景地研究(2018)

    摘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电影取景地应从三地共同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脉络中寻找协同的更多可能,从燕赵气韵、帝都气派、民国风气、革命气魄四个历史文化向度凝练电影取景地的文化特色,在历史文化协同的大格局中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形成文化合力、打造地域文化特色,真正实现深层次协同发展。

    历史文化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就曾说过:“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的历史文化渊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使三地协同发展走向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和更高水平。

    文化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路径和战略选择。京津冀三地文化既存在相通性也存在差异性,拥有文化协同发展的基础与空间。近年来,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京津冀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三地的文化产业合作呈现有机制、有项目、有成效的局面。在影视产业方面,协同发展影视基地、打造影视产业集群成为京津冀三地影视产业联动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京津冀三地拥有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涿州影视城等诸多影视基地,以及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天津意式风情街等诸多散落三地各处的电影取景地。总体而言,京津冀的电影取景地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同质化发展现象较为严重,无论是与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相比,还是与主打民国老上海风情的上海影视乐园相比,在集约化程度及历史文化特色上还存在不足。

    <<
    >>
    作者简介
    丁宁:丁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
    >>
    相关报告